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促进师生们对戏曲与戏画的了解,刘海粟纪念馆原馆长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原美术学院院长、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朱刚受邀于11月3日13:00在图文406举办海韵讲座《戏曲与戏画》,为师生们讲述戏曲戏画的前世今生。
朱刚教授讲道,戏画与戏曲艺术如影随形,好似并蒂莲,绽放芳华。于戏曲而言,戏画可以说是戏曲的一种实体载体,不仅记载了戏曲的起源和发展,更为后人展示了戏曲发展盛况的情景。
在介绍戏画发展历程时,朱刚教授按时间顺序,依次列举了戏画在一些朝代所得到的发展与成就。他指出宋代是中国戏曲的形成期,宋代戏曲小说的兴旺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;而直到元代,戏曲艺术才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;明代南戏盛行,许多经典的戏曲版画开始浮现,以陈洪绶的成就最高,其代表作品有《水浒叶子》、《西厢记》等;至清代,戏曲由民间走进宫廷,名伶辈出,戏画繁盛,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出现了“戏曲年画”;及至近现代,出现了以表现传统戏曲为题材的“月份牌”,关良与林风眠为近现代戏画的高峰。
朱刚教授在介绍戏曲艺术常识的同时,也向同学们阐释了戏画艺术品的定位,并从市场价值出发对戏画进行了艺术价值分析,同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作品表达了对戏画艺术的看法。
整场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,现场师生均表示收获满满,意犹未尽。通过本次讲座,师生们不仅了解了许多戏曲和戏画知识,也对戏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有了深入的理解。
(撰稿:黄馥凯)